工作动态

第二届零排放工程机械国际研讨会在挪威奥斯陆成功举办

2024年11月04日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推进,工程机械在建筑、采矿等多个关键领域的需求持续攀升。然而,传统柴油动力工程机械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愈发严峻,其排放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显著加剧了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为积极应对这些全球性挑战,全球范围内正大力推进零排放工程机械的研发与应用,积极探索以电动、氢能或替代燃料为动力的新型工程机械解决方案。

2024年9月18日至19日,由奥斯陆市政府、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及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共同主办的“第二届零排放工程机械国际研讨会”在挪威奥斯陆成功举办。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中国、美国、挪威、荷兰等多个国家的政府代表,以及欧洲工程机械制造商、建筑公司、运营商、租赁公司、行业协会、能源企业、研究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约80名利益相关方代表。会议深入讨论了零排放工程机械的市场发展态势、区域成功案例、新兴技术趋势,并就如何制定高效政策措施以激励零排放机械的可持续发展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会议伊始,来自挪威和中国的政府代表分别发表了开幕致辞。挪威气候与环境部国务秘书Aasland女士在致辞中阐述了气候变化对文化遗产和全球生态的严峻威胁,她指出,尽管挑战重重,但解决方案已经明晰且触手可及。Aasland女士重申了挪威的气候雄心,即2030年前实现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至少55%,到2050年实现向低排放社会的转型。她特别强调,交通运输部门的脱碳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一环,为此,挪威政府正通过推广零排放工程机械、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开展零排放建筑工地试点项目等一系列举措,为行业转型提供坚实支撑。同时,她呼吁政府与行业界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市场创新,加速零排放转型步伐。

图. 挪威气候与环境部国务秘书Aasland女士致开幕辞

此次会议议程紧凑高效,涵盖了20多场精彩纷呈的演讲和案例研究,深入探讨了各国和各地区的工程机械低碳转型战略部署,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市、欧洲多个城市和中国多个城市在推动零排放工程机械方面的市场与政策发展,并分享了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从城市清洁建造项目角度推动工程机械低碳转型的经验。此外,会议还围绕“零排放建筑工地的电力需求”和“实现零排放建筑的路径”等议题展开了探讨。

奥斯陆市气候署署长 Heidi Sørensen在致辞中介绍了该市自2019年以来通过实施市政工程项目的创新采购战略所取得的显著成果。截至2023年,奥斯陆市政建设工地能源使用中,零排放机械占比高达77%,可持续生物燃料占21%,化石燃料比例已降至2%。这一数据充分彰显了奥斯陆在推动工程机械零排放的坚定决心与卓越成就,奥斯陆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推动工程机械零排放转型的先行者。

会议要点如下:

  • 全球范围内,非道路移动机械脱碳工作正借助市场增长以及人们对该领域空气污染和碳排放问题的日益关注而势头渐增。

  • 世界各地的成功案例充分展示了具有明确减排或气候缓解目标、零排放目标和时间表以及财务杠杆机制的政策和法规的显著成效。挪威、荷兰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正率先制定计划,以期在2035年前逐步淘汰以化石燃料为动力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并过渡到零排放机械。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市、欧洲和中国的一些城市等正在积极推行零排放工程机械的试点、示范项目和激励措施。

  • 解决关键基础设施挑战,特别是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对于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的零排放化发展至关重要。技术路径的选择、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政策解决方案的制定必须紧密协调,以满足实际需求。同时,需要在电网容量限制的框架内实现平衡,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并有效管理和控制能源成本。

  • 在快速全球化的市场中,建立涉及政府机构、市政当局、大型建设项目、大型采购商、行业协会和供应链企业的多方利益相关者合作机制,对于加速向零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转型至关重要。全球共同参与该议题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中国项目主任何卉女士介绍了零排放工程机械在中国城市的发展状况。她指出,中国城市正加速从传统柴油设备向零排放设备转型,这一趋势得益于行业的高度集中性和地方政府的有力政策推动。中国早期的零排放机械试点项目已在城市建设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在推进这一转型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技术成熟度、初期投资成本、充电基础设施完善度及政策协调等多方面的挑战。

2023年10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和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了首届零排放工程机械国际研讨会,共同寻求和促进具有成本效益的零排放技术和推广方案,探讨零排放机械的市场发展方向和政策导向。

本届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和各国政府在非道路领域持续努力探索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也为全球工程机械的减污降碳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与会者纷纷表示,将继续深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零排放工程机械的研发与应用,携手构建更加清洁、绿色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