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中国日报:在汽车电动化转型赛道上,中国应坚守优势,履践致远!

2023年08月01日

目前,交通领域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约占全球人类活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四分之一,要想令全球交通领域的减排路径符合《巴黎协定》的减排目标,加速向零排放汽车过渡转型至关重要。放眼全球,虽然政策法规的宽严力度有所不同,但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在通过政策措施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认识和态度也在转变。随着全球加速向电动汽车过渡,汽车制造企业也须快速实现自身转型,以跟上发展步伐。 

2022年,中国电动汽车在新生产轻型车(包括轿车、厢式货车和轻型商用车)销量中的份额达到了24%。根据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发布的《2022中国、欧洲、美国、印度轻型电动汽车市场报告》,在全球前三大汽车市场中,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占比排名居首,欧洲和美国的市场占比分别为21%和7%。

此外,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在过去十年中实施的多项政策,如双积分政策、新能源汽车补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地方层面的推广政策,这些政策措施推动了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进步。 

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近期发布了《2022全球汽车制造企业评级报告》,对全球最大的20家汽车制造企业向电动汽车转型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了评级。结果表明,与全球其它汽车行业巨头相比,中国最大的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分别处于向电动汽车转型的不同阶段,评分结果从36分到73分不等(满分100分)。在此次评级中,特斯拉以83分位居评级榜首,中国车企比亚迪以73分紧随其后。此外,比亚迪也是唯一一家实现全面电动化转型的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并且在车型覆盖率、电池回收和战略愿景指标方面均获得了较高的评分。目前,特斯拉和比亚迪是仅有的两家评分较高的生产企业,达到了“转型领先企业”的评级标准。 

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包括上汽、吉利、长安和长城)的评分结果均低于50分(满分100分),被划归为“正常转型企业”。根据ICCT此次的研究数据,上汽、吉利、长安三家企业的零排放汽车销量占比领先于绝大多数企业,这或许是因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无论是电动汽车市场占比还是总销量都是全球领先的。 

此外,中国企业在零排放汽车车型覆盖率和电池回收指标方面也表现良好。上汽集团的电动汽车产品覆盖了所有车型级别,而长安、吉利和长城销售的电动汽车均同时覆盖了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车型覆盖率在75%到88%之间。

目前,超过一半的车企在电池回收或再利用方面做出了努力并在这项指标下获得了较高的评分,吉利、比亚迪和长城三家企业在这项指标下的努力尤为突出,获得了100分的评分。

尽管如此,向零排放汽车过渡转型仍是十分复杂的,上至供应链下至驾乘体验都需要改革和创新。要想在不断发展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每家汽车制造企业都需要进一步努力。尽管中国企业目前在电动汽车销量占比方面遥遥领先,但如果目标是成为全球顶尖的汽车制造商,则还有很大需要提升的空间。

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目前仍难以实现使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生产制造。根据长城、比亚迪和长安2022年的报告,其利用的光伏发电电量分别约为71 GWh、44 GWh和37 GWh,仅占这些企业总用电量的一小部分。在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需要从国家层面制定更强有力的政策,以加快和支持汽企的上游脱碳,并助力中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尽管中国在2023年第一季度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但电动汽车出口的比例仍然很低。增加电动汽车出口或将是中国在快速向零排放汽车过渡的全球汽车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这也就需要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生产出能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汽车产品。

在零排放汽车性能方面,上汽和长安两家企业的评分较低,尤其是充电速度和续驶里程两项指标。这两家企业大量销售价格较低的纯电动汽车,这些汽车产品主要面向城市居民,以满足日常通勤需求。事实上,所有中国汽车制造企业此次在零排放汽车性能方面的评分都偏低,还需要改进产品性能才能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更大的竞争力。

2022年,中国在零排放汽车销量和零排放汽车市场占比这两项关键指标上赶超于欧洲,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对美国的领先优势。但是,随着世界各国开始逐渐认识到加速向电动汽车转型所带来的市场契机,最终能够成为市场领导者的国家必将从中获益匪浅,中国应坚守现有优势,行而不辍,履践致远。

 

内容来源:本文内容基于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英文文章Fully charged: As the race to electrification heats up, China should not squander the position it is in now, where it is slated to lead”,英文原文发布于《中国日报》(China Daily),作者:杨子菲、Kelli Pennington。